疫情期间,用大数据织就的信息网,精准的锁定需要加强监测的人群。也许你正在为“他们怎么会获得了我的信息”而茫然时,社工已经按响了你家的门铃。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精准性和高效率。
相鹏是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常务副院长,负责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他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实行的《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测试评审过程。
“只有医疗、服务、管理3个方面的信息化水平都能达到国家认定的高水平,才可以说医院进入智慧医院高水平建设序列。智慧无上限,进入高水平序列只代表智慧医院刚刚起步。”相鹏说道。
就在各家县医院对《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处于解读阶段时杏彩体育,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建德医院)已经开始推进智慧医院整体建设。建德医院走在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沿。
这一切源于13年前医院的“困中思变”。2009年,建德医院整体搬迁到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600张、开放床位670张的新院区,职工由三、四百人一下子增加到八百多人。
短时间内人员的大幅度扩充,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12年,医院开始着力争创三乙,同时借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紧密型医联体的东风,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
在和省级医院对接时,建德医院全体职工深深感觉到无论从管理还是质量上,两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也发现,如果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升可以快速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医疗和护理服务会事半功倍。
“而早在搬迁之前,医院就自己研发了第一代传统的HIS系统。而且医院信息科牵头研发工程师是从医生转行过去的医务人员,既懂医疗,又懂信息。”相鹏介绍说。
“那时我刚刚从临床医生转到医务部担任主任。医务部是院内信息化最弱的部门,又赶上很多新人的加入,医务人员劳动效率低,服务质量很难管理。所以医院以医务部作为切入点,以电子病历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建设。”这项举措给了相鹏搭好信息化平台的动力。
他寻找了国内各种信息化公司,参观了很多家大型三甲医院,但最终没有找到能够满足医院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当时,我的老师在邵逸夫医院,在和老师探讨信息化建设时,发现他们医院的信息系统做的比较好,杏彩体育网站注册于是我们照搬照抄过来。但医护人员在编学时感觉到照抄大三甲医院的信息系统有很多不能适应的地方,杏彩体育网站注册也不好维护开发。”
在信息化建设又要步入弯道时,建德医院的钟泽院长赴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在学习期间,他走遍了各大医院,发现当地医院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在全医院的信息化评价中排名第一。
2013年,建德医院与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签约建立起协作关系。2013年到2014年期间,建德医院派出职能科室负责人、科主任、长等100多位中层干部分批轮流前往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学习信息技术与应用,在学习中,学员们也感受到了对方医院智慧建设带来的快捷。
本就有比较成熟医疗信息技术研发团队,再加上学习到的新技术,于是,建德医院决定研发出一套属于本院的信息系统。
说做就做,建德医院将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的电子病历和信息化管理体系重新架构,在对方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研发出一套适用于医院发展的信息系统。
此次研发恰好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发展》文件时间相同步。于是,医院对照互联互通标准、电子病历标准把这套信息化系统“打磨”成智慧电子病历的版本。
2021年,建德医院搭建起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成为浙江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第一轮医院智慧服务评审的县域医院。
有了信息化基础,医院的智慧管理平台很快搭建起来。智慧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像医院后勤、水电气等都建有智慧管理系统。
相鹏说:“三位一体智慧医院的最后一个环节--智慧管理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开展运转,争取尽快通过国家卫健委的智慧管理高水平认证。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迈进了智慧医院的大门。”
“从搭建医务人员用的电子病历,到为患者提供的智慧服务,再到医院的智慧管理,我们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相鹏感慨地说:“十年磨一剑!”
2017年时,医院更新了2.0版本,引进了梅奥诊所(mayo clinic)的知识库体系,建设了一套标准的CDSS(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建立了基于集成平台的临床数据中心。同年,建德医院在浙江省内率先通过电子病历高水平5级认证。
与此同时,建德医院还和国内顶尖服务商合作建设了基于NDSS(护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护理电子病历系统。
相鹏简单介绍了此系统:“即把整套护理知识存入知识库系统,建立起护理知识决策,让的工作更加简单。”
比如:操作一位39度高烧病人,原来需要通过护理记录把降温过程书写下来。如今,只需打开电脑,找到相应的知识库,在上面打几个勾,书写记录会自动生成。
“我们还和国内药学知识团队研发抗生素CDSS系统,医院所有抗生素用药全部要经过系统审核,医生才能正常开出,针对不同疾病开出适合于病人的抗生素。”
“CDSS系统使医院的服务质量,包括抗生素使用比例,都达到了国家要求。”到目前为止,这项辅助决策在全世界医疗行业中属于先进技术。
据记者了解,建德医院建立了很多这样的知识库,像输血类知识库、药品类知识库、胸痛中心知识库、VTE防治知识库等,知识库里的信息辅助医生做出正确决策,拦截错误决策或比较模糊的决定,为医务人员的临床应用带来质量上的改进。
用知识库体系做支撑,人工进行干预、设置,让知识库系统变得更加人性化。信息化带来的效率比人管理人要高效的多。
智慧路上,捷报频传。2020年,建德医院成为全省第一家三乙评审标杆性医院。浙江省唯一一家通过智慧电子病历、智慧服务两项认证的县市级医院,同年获得了全国智慧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奖。
2021年,获第三届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县市医院优秀案例金奖(智慧医院建设案例),由此,医院全面进入无纸化时代,所有医疗数据和流程全部在医院的信息系统里完成。无纸化归档大大减少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大数据的利用。
这背后是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几十套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传播,就像精心织就的一张十字交叉、环环相扣的无形大网。
如今来到建德医院,只需拿出手机,打开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APP,挂号、化验、取药等动动手指就能完成。
信息化进入成熟期后,建德医院在数字化道路上继续深耕,和阿里巴巴等创新技术公司研发了服务于医院的大数据和AI智能管理,用阿里云的飞天架构系统构建大数据算法(此项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
“比如为病历质量打分的AI智能。”相鹏介绍道:“原来靠一批老师为病历质量打分,这本病历90分,那本病历是91分,还要详细写上扣分扣在哪里。现在,这种繁琐的重复劳动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
以前在医院里经常看到的病人拿着化验报告单满处找穿白色大褂的医生询问需要挂什么科或者凭自己的感觉挂错号的现象,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一去不复返。做什么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挂哪个科更合适,找哪位医生更专业,人工智能随时会给病人正确的答案。
“比如一位胸闷的病人,并非因心脏问题引起,但病人挂了心内科的号,检查结果是肺结节或者早期小肺癌。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病人会拿着检查报告单再找心内科医生。”
“现在,人工智能直接把他识别出来推送给肿瘤科或者胸外科医生。同时把信息推送给病人,告诉他应该到肿瘤科或胸外科问诊。”
“目前我们还没办法做到像美国的全科家庭医生或者基层全科医生那样精准服务患者,但可以用技术来辅助实现。把普通、疑难或者经常关注的疾病转移到人工智能,让它帮助医生精准识别。”此时的相鹏俨然就是一位信息化总设计师。
“医院建立肿瘤中心后,人工智能每天都会把来医院看过病的肿瘤病人进行智能筛查、智能判断。然后通过短信通知患者什么时候来医院挂什么科做后续检查或者复诊。通过钉钉把病人信息推给肿瘤科医生,医生根据推送的信息对病人给予关注和早期干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干预的方法打破了原来传统的看病模式。
目前,医院正在进行“依托信息化,以治疗、管理或预防医学问题和疾病的数字疗法”课题研究,这是全球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
接下来,“继续扎实筑牢电子病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智慧管理平台,从内部管理进入信息化高水平时代。继而拓展医院围墙外的服务,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疗法信息化建设。”相鹏说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医院持续性发展,与好的管理策略密不可分。建德医院在管理上实施从上而下垂直管理和自下而上质量管理。
从上而下垂直管理是指院长想要完成某项指标,副院长规划好完成这项指标的每条线,按责分配到职能科室,科室再具体分配到科主任、长及每位医生、手里。
从上而下垂直管理适合指标明确、工作量明晰、国家标准比较明确的指标。比如:按照国家规定,乙等医院药品比例要达到30%以下,医院会自上而下按质量和标准分配到每个科室。医院的抗生素管理、用量等,都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我们有一支会写代码、写程序的信息化队伍,专门研发了一套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系统。系统里搭建了从数据统计分析到不良事件的闭环管理,再到PDCA和各种管理工具的应用。”帮助临床医务人员从临床发现问题到职能科室再到院领导层,缩短汇报链,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和价值。
相鹏继续介绍道:“比如说某个科室,他们的医疗质量做的好与不好,不但他们自己知道,还要放在质量管理系统里,大家一起监督。”
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的是科室自身的质量管理,像普外科的胃癌术,质量管理体系里要求病人术后早期下床的比例要达到一定指标。
急诊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重大创伤患者从急诊到进手术室时间差在60分钟以内(国际上的指标是90分钟,国内基本在120分钟左右),还设置了急会诊医生刷脸系统。
“以前医生在去手术室的路上走快一点、慢一点都凭自觉,现在要争分夺秒在几分钟内必须赶到手术室。”按照这套体系操作,病人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缩短。
“新的质量改善点,每年都会有一百多个。像这样,连着两、三年做下来,医院的质量会明显改变。”相鹏满怀期望。
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使各个科室的亮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由此也涌现出一大批质量管理队伍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有年轻的硕士、后备学科带头人。医院每年会依据这些质量体系所达成质量指标,评选出优秀案例。这是信息化和管理密切结合的成果。
而且,每年都会有一百多位医护人员到质量管理队伍轮岗,医院对每个质量管理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要求。
“每一个临床病区、学科都有质量管理队伍,质量管理员分工明确,每个人要对数据进行月月分析、月度汇总,年底要评奖。”
2018年,建德医院与辖区7家卫生院建立医共体联盟医院,承担了县域所有医共体单位的胸痛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卒中中心的工作。
医共体总院不仅是技术中心,还是数据中心。医共体范围之内,所有病人的数据都连接起来,存在县域私有云里,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把医共体联盟医院连接在一起。
整个县域医共体的胸痛高危患者都送到总院进行救治。送过来之前,患者的诊断数据通过数据平台传送给医生,同时上报给国家监管部门。
“卫生院不需再招聘放射科读片的报告医生,他们只要把机器打开,拍好片子,总院影像中心就会把片子读出来,把报告单输送回去。”
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涉及到方方面面。不管是哪家医共体医院做的化验,在任何一家医院,包括家庭医生的电脑上都能看到每位病人所有的化验指标和化验单。病人看病再也不需要准备各种单据。
“医保已经支持到家庭医生转诊,只要在电脑上输入病人的名字,可以直接减免600元的住院费。2022年经过家庭医生转诊住院的病人,住院医保的首付款不需要再支付。”相鹏介绍道。
智能化使基层就诊率逐年增高,有的卫生院呈现翻倍的增长。老百姓喜欢在家门口看病了,这是数据信息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同时也给医共体带来了实惠。
建德医院十年信息化发展历程,伴随的是十年的艰辛摸索。相鹏说:“医院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系统,还要打造出一批自下而上的临床一线管理人员和后备力量,才能真正建立起智慧医院。智慧医院不是某个学科,某个科主任或者某个院长能独立完成的,是医院职工集思广益的呈现。”